正在閱讀:中央政法委長安劍評“張繼科”事件:要查清這三件事
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當前頁面為預覽效果,僅管理員可見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評“張繼科”事件:要查清這三件事
投稿
廣州信息港于 2023/04/04 11:04:34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廣州58同城招聘服務員
作者:廣州58同城招聘服務員
79 閱讀
0 評論
0 點贊
4月3日晚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發文
《“張繼科”刷屏,要查清三件事》
內容如下:
4月2日晚間
“張繼科借條”沖上微博熱搜首位
此外微博熱搜榜首前十
也有多條與張繼科相關詞條
4月2日晚間,李微敖再發長文回應,“我為什么要對“張繼科事件”發聲”?李微敖在回應中稱,2020年,有武漢的朋友們告訴他,一位武漢的S先生,張繼科欠他很多的錢,于是S先生向張討債。在此前后,張繼科給了幾段明星某女士的隱私視頻給S先生。S先生轉而向某女士要錢,結果某女士報案,S先生在2020年2月被抓。他對此產生了興趣,于是進行了比較長時間的采訪。李微敖透露了該案件的部分細節,并在文中曝光張繼科借貸合同,稱自己將認真積極應對張繼科方的起訴。根據李微敖曬出的欠條顯示,張繼科借款500萬,借款周期為25天,超過25天后利息按月息1.99%計算。按照這一標準計算,逾期未歸還本金的話,每個月利息就將近10萬元,一年利息將近120萬元,年息將近24%。4月3日午間,話題“安踏刪除張繼科宣傳物料”登上微博熱搜第一位。安踏客服回應稱,“目前已終止和張繼科的所有合作”。律師解析張繼科事件背后的法律問題
目前,該事件尚未蓋棺定論,但背后法律問題值得關注。為此,《法治日報》采訪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聶洋城進行解讀。
問:此次風波中,張繼科工作室發布聲明稱“張繼科先生無任何債務糾紛,更不存在損害他人隱私以求自保之情況,謠傳內容純屬捏造”。如今發布聲明是公眾人物回應熱點事件的常用形式,那么,公眾人物工作室發布的聲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若聲明中有違背事實的內容,是否需要負法律責任?
律師解讀:工作室發布的聲明一般用于對公眾表態,只是一種對外公開的解釋,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其中有捏造或者歪曲事實等情節,對他人產生不良影響的,也可能侵犯名譽權。根據我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條的規定,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若法律聲明中具有違背事實的內容,導致他人人格及名譽的毀損,并且行為人具有主觀故意,則可能構成名譽權侵權。
問:張繼科工作室還轉發了一份律師聲明,稱目前已就侵權情況開展取證工作,將對侵權用戶提起訴訟。網上一直流傳著“緋聞是真的就告名譽權侵權,假的才告誹謗罪”的說法,請問這一說法是否屬實?為什么明星不告“誹謗”而要告“名譽權侵權”?
律師解讀:選擇以名譽權侵權或者誹謗罪起訴,關鍵不在于“傳播的緋聞的真假”,而是根據具體的情況判定該侵權行為及危害結果是否可以達到刑事立案標準。刑事和民事的立案條件不同,對于“侮辱、誹謗”等侵權行為造成的危害結果要求也不同。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于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誹謗罪。雖有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則不能以誹謗罪論處。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造成他人人格、名譽嚴重損害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造成惡劣影響的;誹謗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導致被害人自殺等情況。一般而言,“明星八卦緋聞”造成后果的嚴重程度,并不足以構成誹謗罪。
此外,即使緋聞是真的,也不意味著發布信息的人無需承擔責任,而是要看具體案件情況來判斷,若發布的信息涉及個人信息、隱私等,則可能成立名譽權侵權。具體而言,需依據其行為判斷是否符合名譽權侵權的構成要件,即是否存在誹謗、侮辱等侵權行為,是否造成他人社會評價降低,損害他人名譽;是否存在過錯及因果關系。因此不能簡單地以“名譽權侵權”是否勝訴判斷被傳播的緋聞的真假,因名譽權侵權行為不僅包括誹謗,亦包括侮辱等其他侵權行為,需要我們進一步理性分析和判斷。
“巨額賭債”“女星私密視頻”“敲詐勒索”……當這些關鍵詞集合到一起時,一場流量的狂歡已然開始。“搬來小板凳吃瓜”是網友的普遍心態,網友可以有,但有關部門不行,切實肩負起職責,才能掃清網上的一地雞毛。要查清有沒有人違法犯罪。這些熱詞個個涉嫌違法乃至犯罪,早已超出“民不舉官不究”的范疇,查清違法犯罪行為到底是否存在,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應有之義。有關部門對已經查清的盡快公布,沒有查清的盡快行動起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人會因為“特殊身份”而被網開一面,該嚴懲的嚴懲,該澄清的澄清,這是大家對公平正義最質樸的期許,這份期許理應被滿足。要查清有沒有人造謠誹謗。違法犯罪自然不能被放過,造謠誹謗當然也不能被容忍,查清事實才能給所有人一個交代。沒有人應當遭受不白之冤,是不是“實錘”也不能聽一面之詞。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吵不休的時候,就應當有權威部門站出來,用證據確鑿的事實定分止爭,如有謠言,定要讓造謠者付出代價。這是我們對秩序最真摯的向往,這份向往理應被回應。要查清有沒有人渾水摸魚。每有“熱點”,必有人“看熱鬧不嫌事大”,有的興風作浪推波助瀾,有的嘲諷謾罵充滿暴戾之氣,有的趁機編造虛假信息收割流量。這些亂象有如“借尸還魂”,在一次又一次的“熱點”中死灰復燃,網友已經忍的太久,必須嚴查嚴管。所謂“網絡熱點”就應當在法律與秩序的軌道上歸于平寂,讓所有人在懲惡揚善的“大結局”中收獲安心,這是所有網友的心愿,這個心愿理應被實現。這兩天,關于張繼科欠債的新聞頻頻登上熱搜。且不論涉賭、欠債等行為是否屬實,但這個事件中的某些風向和評論真是讓人憤怒。
首先,傳播、泄露他人隱私就已是侵權行為,我們堅決抵制和譴責。其次,部分網友在評論區叫囂著“求視頻”“求資源”,甚至還有人回復“看過,加微信”,借此騙錢牟利。同時,還有人提出類似“受害者有罪”、“完美受害者”等論調,不懷好意地將無辜者推向風口浪尖,不僅徹底帶偏了輿論,也給他人造成了二次傷害。
為什么每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女性總是成為話題焦點?我們都關注著事件水落石出的時刻,也希望那些不懷好意的評論適可而止,把注意力放在真正違法違規的事情上,而不是在其中起哄、揣測、聚焦隱私。